Okay,各位目光銳利嘅 Trader、Crypto Hunter、同埋想喺市場上 Level Up 嘅戰友!今日我哋要嚟解剖一個睇落去好似高達控制面板咁複雜,但其實係一套完整交易系統嘅終極武器 —— Ichimoku Cloud (一目均衡表),或者直接叫佢「一目雲」!咪俾佢啲線條同雲層嚇親,搞掂佢,等於有咗個全天候嘅市場 GPS + 天氣預報!
Ichimoku Cloud 係乜東東?點解要學呢舊「雲」?
Ichimoku Kinko Hyo (一目均衡表) 個全名好架勢,意思係「一眼睇晒平衡嘅圖表」。佢唔係單一指標,而係一個整合咗多種資訊嘅完整技術分析系統。佢由五條主要線條同一片「雲」組成,目標係幫你一眼就睇到:
- 趨勢方向 (Trend Direction)
- 動能 (Momentum)
- 支撐與阻力位 (Support & Resistance Levels)
- 潛在嘅交易訊號 (Potential Trade Signals)
而且最特別嘅係,佢有預測未來嘅元素 (雲層係畫喺未來嘅!),呢個係其他好多指標冇嘅功能。
「Ichimoku Cloud:一目了然的交易系統」

Ichimoku 嘅「前世今生」與設計原理:點解會有舊雲?
呢套系統唔係咩新潮嘢,佢係由一位筆名叫 Ichimoku Sanjin (一目山人),真名係 Goichi Hosoda (細田悟一) 嘅日本記者喺二次大戰前研發,經過幾十年嘅人手測試同優化 (諗下嗰陣未有電腦!),直到 1960 年代先公開發表。
Hosoda 嘅目標係創造一個可以快速捕捉市場平衡點嘅系統。佢認為市場喺唔同時間框架下有唔同嘅平衡狀態,Ichimoku 就係想將呢啲平衡狀態視覺化。
拆解 Ichimoku 嘅「五臟六腑」:
Ichimoku 由 5 條線 + 1 片雲組成,每部分都有特定角色:
- Tenkan-sen (轉換線 / TS): (最高價 + 最低價) / 2,計過去 9 個週期。
- 角色: 最快嘅線,類似短期 MA,反映短期動能同平衡。可以作為訊號線或短期支撐/阻力。
- Kijun-sen (基準線 / KS): (最高價 + 最低價) / 2,計過去 26 個週期。
- 角色: 中期平衡線,比 Tenkan 慢。係 Ichimoku 系統入面非常重要嘅趨勢確認線同關鍵支撐/阻力。價格穩定喺 KS 之上/下,代表趨勢較穩定。
「Ichimoku 核心線:Tenkan (快) & Kijun (慢/基準)」

3. Senkou Span A (先行跨度 A / SSA): (Tenkan-sen + Kijun-sen) / 2,然後將結果向前畫 26 個週期。
-
- 角色: TS 同 KS 嘅平均值,代表短期同中期平衡嘅中間點,並且預示未來。佢係構成「雲」嘅其中一條邊。
4. Senkou Span B (先行跨度 B / SSB): (最高價 + 最低價) / 2,計過去 52 個週期,然後將結果向前畫 26 個週期。
-
- 角色: 長期平衡線,係 5 條線入面最慢嘅,代表更長期嘅平衡點,亦都係預示未來。佢係構成「雲」嘅另一條邊。
5. Kumo (雲 / Cloud): 就係 Senkou Span A 同 Senkou Span B 之間嘅區域,並且填上顏色。
-
- 角色: 呢個係 Ichimoku 最 iconic 嘅部分!佢代表一個動態嘅、有厚度嘅未來支撐與阻力區域。
- 雲嘅顏色: 通常 SSA > SSB 時係綠色 (睇升),SSA < SSB 時係紅色 (睇跌)。顏色轉變 (Kumo Twist) 可能預示未來趨勢改變。
- 雲嘅厚度: 厚雲代表支撐/阻力強,市場波動可能較大;薄雲代表支撐/阻力弱。
- 價格喺雲上面/下面/裡面: 係判斷趨勢嘅關鍵 (下面詳述)。
「Ichimoku之魂:Kumo (雲) – 未來的支撐/阻力」

6. Chikou Span (遲行跨度 / CS / Lagging Span): 將當前 K 線嘅收市價向後畫 26 個週期。
-
- 角色: 好似時光倒流咁,將現價同 26 期前嘅價格做比較。係一個確認訊號,用嚟睇現價係咪已經擺脫咗過去嘅壓力/支撐。
「Ichimoku確認線:Chikou (遲行) – 與過去對話」

Ichimoku 基本玩法 (新手入門 Checklist):
Ichimoku 係一個系統,要將所有元素結合嚟睇:
- 睇趨勢方向 (Trend Direction):
- 價格 vs. 雲 (Price vs. Kumo):
- 價格喺雲層 (Kumo) 之上 → 整體上升趨勢。
- 價格喺雲層 (Kumo) 之下 → 整體下降趨勢。
- 價格喺雲層裡面 → 趨勢不明 / 盤整 / 轉換區,交易風險較高。
- 未來雲 (Future Kumo): 睇未來雲嘅顏色同方向,預判未來趨勢傾向 (綠雲向上 = 睇好;紅雲向下 = 睇淡)。
- Kijun-sen (基準線): 價格持續企穩喺 KS 之上/下,亦係趨勢確認。
- 睇支撐與阻力 (Support & Resistance):
- 雲層 (Kumo): 係最強嘅支撐/阻力區。價格回調到上升趨勢嘅雲頂,或反彈到下降趨勢嘅雲底,都係關鍵位置。雲越厚,S/R 越強。
- Kijun-sen (基準線): 重要嘅中期 S/R。
- Tenkan-sen (轉換線): 短期 S/R。
- 睇動能與入場訊號 (Momentum & Entry Signals – 要結合確認!):
- Tenkan / Kijun 交叉 (TK Cross):
- TS (快線) 向上穿越 KS (慢線): 潛在買入訊號 (Weak Bullish Signal)。
- TS (快線) 向下穿越 KS (慢線): 潛在賣出訊號 (Weak Bearish Signal)。
- 交叉發生喺雲上面/下面/裡面,訊號強度唔同:
- 喺雲之上發生向上交叉 → 強買入訊號 (Strong Buy)。
- 喺雲之下發生向下交叉 → 強賣出訊號 (Strong Sell)。
- 喺雲裡面發生交叉 → 中性/較弱訊號 (Neutral/Weak Signal)。
「TK 交叉訊號 + 雲位置 = 強度判斷」

4. 睇確認訊號 (Confirmation Signal):
-
- Chikou Span (遲行跨度) vs. 價格/雲:
- 當出現 TK 交叉或其他買入訊號時,如果 CS 喺 26 期前嘅價格之上,並且最好都穿咗出雲層 → 確認買入訊號。
- 當出現賣出訊號時,如果 CS 喺 26 期前嘅價格之下,並且最好都跌穿咗雲層 → 確認賣出訊號。
- 如果 CS 仲卡喺 26 期前嘅 K 線或者雲裡面 → 訊號未被確認,要等。
「遲行線 Chikou:最後的把關者」

5. 睇未來警示 (Future Warning):
-
- 雲層扭轉 (Kumo Twist): 未來雲由綠轉紅,或由紅轉綠,預示未來 26 期後趨勢可能改變。係一個早期警示。
Ichimoku 進階玩法 & 參數/時間間隔拆解 (高手領域):
- 參數設定:神聖不可侵犯?
- 經典預設參數:9, 26, 52
- Tenkan-sen: 9
- Kijun-sen: 26
- Senkou Span B: 52
- (SSA 週期由 TS/KS 決定,Chikou/Kumo 向前/後移週期亦係 26)
- 點解係 9, 26, 52?
- 呢個係 Hosoda 年代,基於當時日本股市交易日設定嘅:
- 9 ≈ 一個半星期 (當時日本一星期工作 6 日)
- 26 ≈ 一個月
- 52 ≈ 兩個月
- 佢認為呢啲週期可以捕捉短期、中期、長期嘅市場平衡。
- 傳統派 vs 改革派:
- 極多 Ichimoku 嘅忠實擁躉 (尤其日本同傳統派) 認為呢組參數係神聖不可侵犯嘅! 佢哋認為改變參數就破壞咗成個系統嘅平衡同 Hosoda 嘅原意。
- 佢哋嘅理由係:Ichimoku 本身已經係一個包含多重時間框架概念嘅系統,唔需要透過改參數嚟適應。而且好多人用緊預設參數,令呢啲參數本身產生咗「自我實現」嘅效果 (Self-fulfilling prophecy)。
針對 Crypto / 24小時市場嘅爭議 & 參數調整:
- 問題: 9, 26, 52 係基於以前一星期 6 日交易嘅市場。Crypto 係 7×24 交易,咁預設參數仲 work 唔 work?
- 改革派嘅嘗試 (常見調整,但極具爭議!):
- 組合 1 (試圖適應 24 小時): 10, 30, 60
- Tenkan: 10 (約 1/3 個月)
- Kijun: 30 (約 1 個月)
- Senkou B: 60 (約 2 個月)
- (向前/後移週期亦改為 30)
- 組合 2 (週期加倍): 20, 60, 120
- Tenkan: 20
- Kijun: 60
- Senkou B: 120
- (向前/後移週期亦改為 60)
- 理念: 想將週期調整到更符合 Crypto 24/7 嘅特性,或者直接將週期加倍嚟減慢反應速度,過濾更多噪音。
- 效果係點?邊個最紅?
- 冇定論!而且極度依賴 Backtesting!
- 好多人測試後發現,改咗參數雖然可能喺某啲特定市場或時間段表現好啲,但亦可能喺其他時候表現更差,甚至失去咗 Ichimoku 原本嘅一啲特性 (例如 Kijun 作為平衡點嘅穩定性)。
- 「最紅」嘅做法,尤其對於學習者嚟講,依然係堅持用預設嘅 9, 26, 52! 先精通預設參數下嘅解讀,等你成為高手,有大量數據支持你去調整,先至考慮。
- 關鍵唔係參數,係解讀能力! 一個識睇 Ichimoku 嘅高手,用預設參數一樣可以做得好好。
「The Ichimoku Parameter Debate: Default vs. Adjusted? 」

時間間隔分析:
- 超短線 (M1, M5, M15):
- 極度不推薦! 喺呢啲 timeframe,Ichimoku 嘅線條會變得非常波動,雲層會好薄甚至頻繁扭轉,Chikou Span 會不斷同 K 線交纏。訊號雜亂無章,好難解讀,假訊號極多。
- 結論: Ichimoku 設計嘅精髓係睇中長線平衡,唔適合用嚟做 Scalping 或超短線交易。
- 日內 / 短波段 (H1, H4):
- 開始變得有意義,尤其 H4! H1 週期相對短,雲層可能仲係比較波動,但 H4 週期開始可以提供比較穩定嘅趨勢方向同 S/R 區域。
- 用法: 可以用嚟判斷日內或幾日內嘅趨勢偏向,搵潛在嘅順勢回調機會 (e.g., 回調到 H4 Kijun 或雲層)。TK 交叉同 Chikou 確認依然重要。
- 例子: H4 價格喺雲上,Kijun 向上,Chikou 無阻礙,可以睇好。等 H1 出現 TK 向上交叉 + Chikou 確認,可以考慮入場。
「Ichimoku on 4-Hour Chart: Gaining Clarity」

- 波段 / 長線 (Daily, Weekly):
- Ichimoku 嘅主場!最佳表演舞台! 喺呢啲長週期,所有元素都能充分發揮作用。雲層提供廣闊而有力嘅 S/R,Kijun 係穩定嘅趨勢線,TK 交叉更有力,Chikou 確認更可靠。
- 用法:
- 判斷主要市場趨勢 (睇價格 vs 雲,未來雲方向)。
- 利用 Kijun 或雲層作為中長線嘅買入/賣出區域。
- 用 TK 交叉配合 Chikou 確認嚟捕捉波段機會。
- 用 Kumo Twist 作為長期趨勢可能轉變嘅早期預警。
「Ichimoku on Daily: Optimal Use Case」

總結:邊個參數組合 + 時間間隔最紅最有效果?點用?
- 參數:(9, 26, 52) 係黃金標準! 先精通佢。
- 時間間隔:Daily / Weekly 係王者! H4 係實用嘅輔助。H1 或以下要極度小心。
- 最紅/最有效果嘅用法 = 整體分析法 (Holistic Approach):
- 由大睇到細 (Top-Down Analysis): 先睇 Weekly/Daily 確定大趨勢同關鍵 S/R (雲/Kijun)。
- 睇現況 (Current Situation): 價格喺雲上面/下面/裡面?相對 Kijun/Tenkan 位置?
- 睇未來 (Future Outlook): 未來雲係點樣?厚薄?顏色?方向?有冇 Kumo Twist?
- 睇過去確認 (Past Confirmation): Chikou Span 有冇阻礙?
- 搵交易訊號 (Signal Hunting): 喺大方向配合嘅前提下,搵 TK 交叉,或者價格突破 Kijun/雲層嘅機會。
- 結合其他工具 (Confluence): 雖然 Ichimoku 好全面,但配合傳統 S/R、趨勢線、形態分析、甚至 Volume,可以提高勝算。
Ichimoku 唔係單一指標,佢係一套哲學!
Ichimoku Kinko Hyo 係一個強大而優雅嘅系統,佢嘅魅力在於:
- 一體化: 將多種分析元素整合喺一個圖表。
- 前瞻性: Kumo 提供未來 S/R 預測。
- 多維度: 同時考慮趨勢、動能、S/R。
但佢嘅挑戰在於:
- 視覺複雜 (Visually Busy): 新手會覺得好亂。
- 滯後性 (Lagging Elements): Chikou Span 同 Kumo 本身就包含滯後計算。
- 需要時間掌握 (Requires Practice): 唔係一睇就明,要花時間理解各元素之間嘅互動。
- 參數爭議 (Parameter Debate): 尤其喺非傳統市場。
「The Ichimoku Mindset: Systematic Holistic Analysis」

希望呢個 Ichimoku 深度解剖幫你哋理解呢個日本國寶級指標!唔好怕佢複雜,花啲時間去研究佢,佢可能會成為你交易路上嘅強大盟友!
下一步行動:
- 將 Ichimoku (用預設 9, 26, 52) 加到你嘅 Daily 同 H4 圖表。
- 逐個元素去理解:價格同雲嘅關係?同 Kijun 嘅關係?TK 交叉點?Chikou 喺邊?未來雲點樣?
- 搵出符合所有 Ichimoku 看多/看空條件嘅例子。
- Backtest!Backtest!Backtest! 尤其如果你想試改參數,一定要用數據說話!
祝大家學有所成,交易得心應手! ☁️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