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hysical Address
304 North Cardinal St.
Dorchester Center, MA 02124
Physical Address
304 North Cardinal St.
Dorchester Center, MA 02124
Yo!各位 Trend Chasers and Market Explorers!技術分析嘅裝備又嚟料啦!睇完價、睇完量、睇埋資金流… 係咪覺得仲可以再挖深啲?想唔想知價格移動得「輕唔輕鬆」、「有效率」?今日我哋就嚟解鎖一個比較獨特、專門量度價格移動效率嘅指標——佢就係 EOM (Ease of Movement),或者叫 EMV (Ease of Movement Value) 簡易波動指標!
係咪聽個名都覺得有啲玄?「簡易波動」?冇錯!呢個指標嘅核心思想就係:如果價格郁咗好多,但成交量好細,咁就代表郁得好「輕鬆」、冇乜阻力 (High EOM);相反,如果價格郁得少少,但成交量勁大,就代表郁得好「吃力」、好多阻力 (Low EOM)。
想知點樣用 EOM 嚟判斷趨勢嘅「健康度」?想知點樣用佢條 MA 線搵信號?想知點解有人話佢可以幫手過濾假突破?Okay!唔好走開,即刻同我哋一齊深入 EOM 嘅世界,睇下點樣衡量市場移動嘅「順暢度」!Let’s flow!
EOM 嘅誕生,要歸功於另一位技術分析界嘅猛人。
發明家:Richard W. Arms Jr. – 冇錯,就係發明咗著名嘅 Arms Index (TRIN 指數) 嗰位 Richard Arms!佢喺 1960 年代末期提出咗 Ease of Movement 呢個概念,並喺佢嘅著作中詳細闡述。
設計理念:量化「價量關係」嘅效率 – Arms 覺得,單純睇價格升跌或者成交量大小都唔夠。佢想知道,要推動價格移動一定幅度,到底需要幾多成交量?或者話,用相同嘅成交量,價格可以郁到幾遠?呢個就係「效率」嘅概念。
高效率 (High EOM): 用相對少嘅成交量,就可以令價格產生較大嘅移動。可能代表市場對嗰個方向冇乜異議,阻力細。
低效率 (Low EOM): 需要好大嘅成交量,先至可以令價格有少少移動。可能代表市場喺嗰個價位爭持激烈,阻力大。
目的:識別「最輕鬆」嘅趨勢方向 – EOM 嘗試透過計算價格變動幅度同成交量之間嘅比率,去搵出阻力最細、價格最容易移動嘅方向。理論上,一個健康嘅趨勢,應該係比較「輕鬆」咁向上或向下移動。
所以,EOM 嘅設計,就係為咗提供一個量化指標,去評估價格變動相對於所需成交量嘅效率,從而判斷趨勢嘅強度同潛在阻力。
EOM 嘅計法有啲複雜,涉及到幾個步驟,但理解個核心邏輯就 OK。
第一步:計「中點位移 (Midpoint Move)」
中點位移 = [ (今日最高價 + 今日最低價) / 2 ] – [ (昨日最高價 + 昨日最低價) / 2 ]
呢步係量度每日價格範圍嘅中心點移動咗幾多,反映咗價格重心嘅變化方向同幅度。
第二步:計「箱體比率 (Box Ratio)」
箱體比率 = [ (今日成交量 / 換算因子) ] / (今日最高價 – 今日最低價)
拆解:
分子係將成交量標準化(除以一個好大嘅換算因子 Scale Factor,例如 100萬 或 1億,目的係令數字變細,方便同價格比較)。
分母係當日價格波幅範圍 (Range)。
整個比率嘅意思: 睇下要產生 1 個單位嘅價格波幅,需要幾多(標準化後嘅)成交量。比率越高,代表需要越多成交量先郁到;比率越低,代表少少成交量就可以郁好多。
注意:換算因子 (Scale Factor) 通常由平台內部設定,用戶唔需要理。如果 Range = 0,Box Ratio 會用 1 代替避免除零錯誤。
第三步:計 EOM 值!
單期 EOM = 中點位移 / 箱體比率
核心邏輯:
如果中點位移大(價格重心郁得多),同時箱體比率細(唔使用好多量),計出嚟嘅 EOM 值就會好大(正數或負數)。代表價格郁得好輕鬆!
如果中點位移細(價格重心冇乜郁),同時箱體比率大(用咗好多量),計出嚟嘅 EOM 值就會好接近 0。代表價格郁得好艱難!
第四步:平滑化 (Smoothing)
單期EOM值可能好波動,所以通常會再用一個移動平均線(Moving Average) 去平滑佢,得到我哋喺圖表上見到嘅 EOM 線。
最常用嘅係 14 期簡單移動平均線 (14-period SMA)。
最終結果: 我哋圖表上嘅 EOM 指標,通常係一條圍繞 0 軸上下波動嘅線。
EOM>0:表示價格傾向於向上移動,而且相對輕鬆(需要嘅成交量比例較低)。數值越高,代表上升越輕鬆。
EOM<0:表示價格傾向於向下移動,而且相對輕鬆。數值越低(負得越多),代表下跌越輕鬆。
EOM接近0:表示價格移動需要較大嘅成交量支持,移動比較困難,可能處於盤整或者趨勢掙扎期。
諗下架車行駛:
中點位移: 行咗幾遠距離。
箱體比率: 用咗幾多油 / 每公里油耗。
EOM: 類似「每單位油可以行幾遠」(效率)。
EOM 高(正數):架車好慳油,少少油(量)可以行好遠(價升)。
EOM 低(負數):架車落斜唔使用油都行好遠(價跌輕鬆)。
EOM 近 0:架車好食油,要用好多油(量)先郁到少少(價難郁)。
「EOM 指標概念圖解」
EOM 嘅用法主要係判斷趨勢效率同埋利用 MA 交叉。
Level 1: 基本用法 – 零軸 & 趨勢效率
零軸穿越 (Zero Line Crossover):
EOM 向上穿越 0 軸: 可能表示價格開始更容易向上移動,潛在嘅看漲信號或確認。
EOM 向下穿越 0 軸: 可能表示價格開始更容易向下移動,潛在嘅看跌信號或確認。
注意: 同好多震盪指標一樣,零軸穿越信號可能比較頻繁,特別係喺冇趨勢嘅市況下。最好作為輔助信號。
判斷趨勢效率 (Gauging Trend Efficiency):
價格上升 + EOM 持續 > 0 甚至上升: 健康嘅上升趨勢,價格上升得比較有效率,唔需要過度消耗成交量。
價格下跌 + EOM 持續 < 0 甚至下降: 健康嘅下降趨勢,價格下跌阻力較細。
價格上升 + EOM 下降 (但仍 > 0) 或 接近 0: ⚠️ 警告!上升趨勢可能需要越來越大嘅成交量嚟維持,上升效率降低,可能係趨勢減弱或掙扎嘅跡象。
價格下跌 + EOM 上升 (但仍 < 0) 或 接近 0: ⚠️ 警告!下跌趨勢可能遇到越來越大嘅支持,下跌效率降低,可能係跌勢放緩或接近尾聲。
「EOM 零軸穿越與趨勢效率」
Level 2: 進階玩法 – MA 交叉 & 確認信號
EOM 最常見嘅具體交易信號來自於佢同佢條 MA 線嘅互動。
A. EOM 與其移動平均線 (MA) 的交叉信號 (The Primary Signal Method):
核心玩法:喺 EOM 指標線上(通常係已經用 14 期 SMA 平滑過嘅 EOM 線)再加一條較短週期嘅移動平均線作為信號線。等等,呢度有個誤解!傳統上,EOM 指標本身就已經係一個移動平均值(例如 14 期 EOM = 對單期 EOM 值做 14 期 SMA)。所以,更常見嘅用法係觀察 EOM 線本身相對於 0 軸嘅位置,或者觀察 EOM 線自身嘅趨勢/突破,而唔係再加一條 MA 線喺上面玩交叉 (雖然技術上可以,但唔係標準用法)。
修正後核心玩法 1:利用平滑後嘅 EOM 線趨勢
觀察EOM(14) 線嘅整體趨勢方向。向上代表上升效率增加,向下代表下降效率增加。
可以喺EOM(14) 線上畫趨勢線,突破趨勢線可能係早期信號。
修正後核心玩法2:利用EOM(1)vsEOM(14) (如果平台提供單期 EOM)
有啲交易者可能會比較未平滑嘅單期 EOM 同平滑後嘅 EOM(14)。當單期 EOM 上穿/下穿 EOM(14) 時作為信號。但呢個比較少見,而且需要平台支持。
最標準/常見用法:仍然係睇 EOM(14) 相對 0 軸。
所以,我哋重新聚焦喺標準用法:
EOM(14) > 0 且上升: 看漲確認,上升趨勢有效率。
EOM(14) < 0 且下降: 看跌確認,下跌趨勢有效率。
EOM(14) 穿越 0 軸: 作為潛在嘅趨勢轉變信號。
「EOM(14) 相對 0 軸的意義」
B. 背馳 (Divergence) 觀察:判斷效率背離
原理: 當價格創出新高/新低,但 EOM(14) 未能同步跟隨,形成背馳。
形態:
看漲背馳: 價格新低 (LL),EOM(14) 較高低位 (HL)。 暗示價格下跌需要越來越大嘅成交量,下跌效率降低。
看跌背馳: 價格新高 (HH),EOM(14) 較低高位 (LH)。 暗示價格上升需要越來越大嘅成交量,上升效率降低。
用法:作為趨勢可能衰竭嘅警示信號。當價格上升,但 EOM 顯示上升越來越「吃力」,就要小心。反之亦然。必須等待價格確認!
C. EOM 作為突破確認工具 (Breakout Confirmation Filter):
用法:當價格嘗試向上或向下突破關鍵水平(例如 S/R, 趨勢線, 盤整區)時,觀察 EOM(14) 嘅狀態:
向上突破 + EOM(14) 明顯 > 0 且/或 正在上升: 突破可能更可靠,因為價格上升得相對輕鬆。
向上突破 + EOM(14) 接近 0 或 < 0: ⚠️ 小心假突破,價格上升可能非常吃力,缺乏效率。
向下突破 + EOM(14) 明顯 < 0 且/或 正在下降: 突破可能更可靠。
向下突破 + EOM(14) 接近 0 或 > 0: ⚠️ 小心假突破,價格下跌可能遇到阻力。
效果:用 EOM 嘅「效率」讀數嚟過濾掉啲可能係「硬推」上去或「拉」落嚟嘅假突破。
D. 參數設定 & 時間間隔
核心參數:平滑移動平均線週期 (Smoothing MA Period)
預設 / 最常用:14 期 SMA。呢個係 Richard Arms 提出並被廣泛使用嘅標準,提供一個中短期嘅效率觀察窗口。
全球 Trader 點樣玩?
堅持標準派: 好多 Trader 直接用預設嘅 14 期,因為佢已經係一個平滑後嘅指標。
微調實驗派:
縮短週期 (e.g., 9, 10): 令 EOM 線對近期效率變化更敏感,反應更快。可能適合短線交易者,但雜訊會增加,更容易喺 0 軸附近頻繁波動。
加長週期 (e.g., 20, 30): 令 EOM 線更平滑,更能反映中期嘅效率趨勢,信號更少但可能更穩定。適合波段或趨勢交易者。
實際情況: 相對於 RSI 或 MACD,比較少人會大幅度調整 EOM 嘅參數,14 期仍然係主流。
時間框架 (Timeframe):
EOM 對成交量數據比較敏感,而且計算涉及到價格範圍。
短時框 (Intraday): EOM 可能會非常波動,尤其喺低成交量時段或者價格範圍極窄嘅時候,指標讀數可能唔穩定,甚至出現極端值。需要非常小心使用。
中長時框 (H4, D1, W1): 通常效果更好。喺呢啲時框,單日或單週嘅價格範圍同成交量更有代表性,計算出嚟嘅 EOM 趨勢同 0 軸關係會比較有意義同穩定。
E. 邊個組合「最紅」最有效果?
EOM嘅效果在於佢獨特嘅「效率」視角,最佳組合係將呢個視角融入你嘅分析流程。
最穩陣用法:EOM(14) 作為趨勢確認/過濾器
做法:
用其他方法判斷主要趨勢方向(例如 MA, 趨勢線)。
只喺 EOM(14) > 0 時考慮順勢做多。
只喺 EOM(14) < 0 時考慮順勢做空。
如果價格同 EOM 效率方向矛盾(例如價升 EOM 跌近 0),提高警覺或避免交易。
效果: 增加順勢交易嘅信心,過濾掉效率低下嘅潛在陷阱。
突破確認強化:價格突破 + 成交量放大 (傳統 Volume) + EOM > 0 (向上) / < 0 (向下)
做法: 結合三重確認。價格突破關鍵位,下方 Volume Bar 明顯放大,同時 EOM 顯示移動方向係「輕鬆」嘅 (>0 for up, <0 for down)。
效果: 提供非常強嘅突破確認信號。
背馳 + 價格確認 (標準用法)
做法: 用 EOM(14) 搵背馳,然後等待價格 K 線形態或結構確認先入場。
效果: 作為潛在反轉嘅早期預警系統。
F. 最佳參數組合?
核心平滑 MA 週期:
最強推薦 / 標準:14 期 SMA。 絕大多數情況下,由呢度開始就最好。
可考慮微調範圍:9 期 – 21 期。如果你經過測試,發現稍短或稍長嘅週期更符合你嘅品種同風格,可以試下。但唔建議偏離太遠。
時間框架:
強烈建議:優先考慮 H4, D1, W1。 EOM 喺呢啲較長時框表現通常更穩定可靠。
Intraday 使用: 要極度小心噪音同潛在嘅指標讀數異常。
結論:EOM 嘅威力唔在於複雜嘅參數組合,而在於理解佢嘅「效率」概念,並將 14 期 EOM 作為確認工具,最好用喺較長嘅時間框架上。
Ease of Movement (EOM / EMV) 係一個獨特嘅技術指標,佢將價格變動幅度同成交量結合,去量度價格移動嘅相對效率或輕鬆程度。
佢幫你:
判斷趨勢推進嘅效率: 係輕鬆前進定係舉步維艱?
確認趨勢同突破信號: 價格郁動係咪得到「輕鬆度」嘅支持?
提供潛在趨勢衰竭嘅警示: 透過觀察效率下降或背馳。
識別低阻力嘅移動方向: EOM 遠離 0 軸代表移動較輕鬆。
對於想從價量關係中挖掘更深層次信息,了解趨勢「質量」嘅年輕 Trader 嚟講,EOM 提供咗一個與眾不同嘅分析維度。
記住:
EOM 核心係效率,高 EOM = 輕鬆,近 0 = 困難。
14 期 SMA 係標準平滑參數。
0 軸係重要分水嶺。
背馳同效率變化係重要觀察點。
最好喺 H4 或以上時間框架使用。
結合價格行為同其他指標做確認!
搞掂!希望呢次 EOM 嘅深度探索令你對呢個衡量「效率」嘅指標有全新認識!將佢加入你嘅觀察列表,睇下佢點樣幫你判斷趨勢嘅真正實力啦!下次見!Trade efficiently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