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SI真實強度|動量指標再進化,信號更清晰!

Okay,各位喺市場數據流中尋找「真·實力」嘅 Trend Rider、Crypto 動能分析師,同埋想搵個又順又準動量指標嘅朋友!今日我哋要解鎖一個名氣可能冇 MACD/RSI 咁響,但好多 Pro Trader 私底下好鍾意用,被認為係更「真實」反映力量嘅指標 —— TSI (True Strength Index,真實強弱指數)!佢個名有 True,到底有幾 True?佢又點樣幫我哋喺噪音中搵到真相?即刻嚟睇!

TSI 係乜東東?佢同 RSI/MACD 有咩唔同?

TSI 係由 William Blau 喺 1991 年發明嘅一個動量震盪指標。佢嘅設計目標非常清晰:創造一個既能反映真實動量方向,又能保持線條平滑,減少假訊號嘅工具。

佢同其他兄弟嘅主要分別在於佢嘅**「雙重平滑」技巧**:

RSI: 計價格升跌嘅相對強度。

Stoch: 計收市價喺區間嘅相對位置。

MACD: 計兩條價格 EMA 嘅差距。

TSI: 佢先計算價格嘅動量 (Momentum,通常係 1 期價格變動),然後對呢個動量值進行兩次指數移動平均 (EMA) 平滑!最後再標準化到 -100 到 +100 之間 (雖然實際波動範圍通常細啲)。

佢通常由兩條線組成:

TSI 線: 主要嘅線,經過雙重 EMA 平滑嘅動量值,圍繞零軸 (Zero Line) 上下波動。

訊號線 (Signal Line): 通常係 TSI 線本身嘅一條指數移動平均線 (EMA) (例如 7 或 9 期)。

「TSI 結構:雙重平滑動量 + 訊號線」

點解要雙重平滑?

第一次平滑 (較長週期 EMA): 平滑價格動量本身嘅短期噪音,捕捉主要動能趨勢。

第二次平滑 (較短週期 EMA): 再平滑一次個結果,令最終嘅 TSI 線更加順滑,減少毛刺 (Whipsaws),同時仍然保持對動能變化嘅合理反應速度。

TSI 嘅「前世今生」與設計原理:追求又順又快嘅動量

William Blau 喺佢嘅著作《Momentum, Direction, and Divergence》入面詳細介紹咗 TSI。佢嘅研究重點就係點樣喺消除滯後性 (Lag) 同過濾噪音 (Smoothing) 之間搵到最佳平衡。佢認為好多傳統動量指標要麼太快太嘈 (e.g., 短週期 Momentum/ROC),要麼太平滑太慢 (e.g., 長週期 MA)。

設計理念:

動量係核心: 佢相信價格嘅變動率 (動量) 係預測未來走勢嘅關鍵。

單次平滑唔夠: 直接平滑動量 (例如用一次 EMA) 可能仍然會有太多短期雜訊。

雙重 EMA 平滑: 透過應用兩次唔同週期嘅 EMA,可以達到一個更優嘅平滑效果,大幅減少假訊號,同時因為用嘅係 EMA (對近期數據更敏感),又能比用 SMA 平滑保留更多嘅反應速度。就好似用唔同粗幼嘅砂紙打磨木頭,先粗磨再細磨,令表面又平又滑。

計算核心概念 (Feel the Double Smoothness):

計算價格動量 (Momentum): 當前收市價 – 琴日收市價。

第一次 EMA 平滑 (長週期 r): 對動量應用一次 EMA。EMA1 = EMA(Momentum, r)

第二次 EMA 平滑 (短週期 s): 對 EMA1 嘅結果再應用一次 EMA。EMA2 = EMA(EMA1, s)

對動量絕對值做同樣雙重平滑: AbsEMA1 = EMA(|Momentum|, r), AbsEMA2 = EMA(AbsEMA1, s)

計算 TSI: TSI = 100 * (EMA2 / AbsEMA2)。將雙重平滑後嘅有方向動量除以雙重平滑後嘅總動量(絕對值),再乘以 100,將結果標準化到 -100 到 +100 之間。

計算訊號線: 對 TSI 線再應用一次 EMA (週期 sig)。Signal Line = EMA(TSI, sig)

「TSI 原理:動量的雙重指數平滑」

TSI 基本玩法 (新手入門 Standard Flow):

TSI 嘅用法同 MACD 非常相似,但因為佢嘅平滑性,訊號可能更可靠啲。

零軸交叉 (Zero Line Cross – 趨勢確認):

TSI 線由下向上穿越零軸 → 上升動能主導,確認看多趨勢。

TSI 線由上向下穿越零軸 → 下跌動能主導,確認看空趨勢。

用法: 作為趨勢方向嘅主要確認。零軸交叉通常比 MACD 嘅零軸交叉反應更快 (因為 TSI 基於動量,MACD 基於價格 EMA)。

訊號線交叉 (Signal Line Cross – 主要交易訊號):

TSI 線由下向上穿越訊號線 → 買入訊號。

TSI 線由上向下穿越訊號線 → 賣出訊號。

用法: 呢個係 TSI 最常用嘅交易訊號。因為 TSI 線本身已經好平滑,佢同訊號線嘅交叉通常比 MACD 嘅快慢線交叉更少假訊號。

喺零軸之上發生嘅金叉 (TSI 上穿 Signal) → 上升趨勢中嘅買入/加倉機會。

喺零軸之下發生嘅死叉 (TSI 下穿 Signal) → 下降趨勢中嘅賣出/加倉空單機會。

喺零軸附近發生嘅交叉要小心,可能係盤整。

「TSI 主要用法:訊號線交叉」

超買超賣區 (OB/OS – 相對參考):

雖然 TSI 理論上冇界,但實際上佢嘅波動通常會被限制。常見用 +25 / -25 作為相對嘅 OB/OS 參考線。

TSI > +25 → 相對超買。

TSI < -25 → 相對超賣。

用法:

唔好直接用嚟反轉交易!

可以用嚟輔助判斷訊號線交叉嘅可靠性。例如,喺 <-25 區域發生嘅金叉可能更可靠;喺 >+25 區域發生嘅死叉可能更可靠。

可以用嚟判斷趨勢短期可能過熱/過冷。

TSI 進階玩法 (Pro Level – 精準動能分析):

背馳 (Divergence – TSI 同樣出色!):

TSI 嘅平滑性令佢嘅背馳訊號通常非常清晰,噪音較少!

看漲背馳 (Regular Bullish Divergence): 價格 LL,TSI HL → 強烈潛在底部訊號。

看跌背馳 (Regular Bearish Divergence): 價格 HH,TSI LH → 強烈潛在頂部訊號。

隱藏背馳同樣適用,確認趨勢持續。

優勢: 比起 RSI/Stoch 嘅背馳,TSI 嘅背馳因為經過雙重平滑,通常更可靠,更少被短期噪音破壞。

「TSI 王牌:清晰可靠的常規背馳」

趨勢線/形態突破 (Trendline/Pattern Breaks on TSI):

由於 TSI 線條平滑,喺上面畫趨勢線或者識別形態 (W 底 M 頂) 會比較容易同清晰。TSI 突破自己嘅趨勢線/形態,可以作為價格可能突破嘅早期警示。

利用 TSI 作為趨勢強度濾波器:

TSI 持續運行喺零軸之上,並且訊號線亦步亦趨 → 確認上升趨勢健康。

TSI 持續運行喺零軸之下,並且訊號線跟隨 → 確認下降趨勢健康。

如果 TSI 反覆穿越零軸,或者喺零軸附近窄幅波動 → 可能係盤整市,趨勢策略要小心。

TSI 參數/時間間隔拆解 (點 Set 先夠 True?):

核心參數:(r, s, sig)

r (長 EMA 週期 – Long EMA Period): 用於第一次平滑動量。影響對較長趨勢動能嘅捕捉。預設 = 25。

s (短 EMA 週期 – Short EMA Period): 用於第二次平滑。影響最終 TSI 線嘅平滑度同反應速度。預設 = 13。

sig (訊號線週期 – Signal Line Period): 計算訊號線嘅 EMA 週期。影響交叉訊號嘅頻率同滯後性。預設 = 9 (有啲平台可能用 7 或 13)。

標準預設:(25, 13, 9)。呢個係 William Blau 推薦嘅組合,被認為喺日線圖上能很好地平衡趨勢跟隨同平滑性。

參數設定分析 & 「最紅」組合探討:

(25, 13, 9) 係咪最佳? 佢係最標準、經過深思熟慮嘅設定,尤其適用於 Daily / Weekly 圖表捕捉主要波段動能。大多數情況下,堅持預設係明智嘅。

改參數嘅常見方向 (需謹慎測試!):

想更快?(適用於短線 H1/H4?):

可以嘗試縮短 s (第二次平滑),例如改為 (25, 7, 9)。咁樣 TSI 線會更快反應,但更少平滑。

可以嘗試同時縮短 r 同 s,例如 (14, 7, 9)。呢個會令指標整體更快,但可能失去咗 Blau 設計嘅平衡感,更接近普通動量指標。

想更慢更順?(適用於超長線 Weekly/Monthly?):

可以嘗試拉長 r (第一次平滑),例如 (50, 13, 9)。更能捕捉長期趨勢動能。

可以嘗試同時拉長 r 同 s,例如 (50, 25, 9)。指標會非常平滑,訊號稀少但可能更可靠。

改變訊號線 sig?

縮短 sig (e.g., 7) → 交叉更快,假訊號更多。

拉長 sig (e.g., 13) → 交叉更慢,假訊號更少。

邊個「獨特」組合最紅最有效果?

冇一個壓倒性嘅「獨特」組合跑出。TSI 嘅設計本身已經比較優化。

最常見嘅「變種」可能係稍微加速版 (25, 7, 9),希望喺保持一定平滑度嘅前提下加快反應。

但結論依然係:預設 (25, 13, 9) 係最經得起考驗嘅組合。 如果你想調整,最好只微調其中一個參數 (例如 s 或者 sig),並且一定要做大量 Backtesting 驗證效果。

「TSI 參數:平衡速度與平滑」

時間間隔分析:

所有時間間隔都可用! 但 N 值可能需要相應調整,而且訊號意義唔同。

超短線 (M1, M5, M15):

用預設 (25, 13, 9) 會非常滯後。如果用超短參數 (e.g., 14, 7, 7),線條會快啲,但雙重平滑可能依然令佢跟唔上極速波動。效果成疑。

日內 / 短波段 (H1, H4):

常用區! 預設 (25, 13, 9) 或者稍快版 (25, 7, 9) 都適用。

用法: 訊號線交叉配合零軸位置,以及背馳係主要用法。TSI 嘅平滑性喺呢度可以幫助過濾部分噪音。

波段 / 長線 (Daily, Weekly):

TSI 最能發揮價值嘅地方!

用法 (用預設 25, 13, 9):

主要趨勢確認: TSI 喺零軸上方/下方運行。

大型背馳預警: Daily/Weekly 級別嘅 TSI 背馳係非常重要嘅反轉訊號。

訊號線交叉 作為波段入場/出場參考。

「TSI 時間框架:週期越長越可靠/有意義」

總結:邊個獨特參數組合 + 時間間隔最紅最有效果?點用?

參數:預設 (25, 13, 9) 係黃金標準,適用性最強。 想稍快可試 (25, 7, 9),需測試。

時間間隔:Daily / Weekly 係最佳舞台,最能體現設計原意。 H4 / H1 係常用區。M15 或以下效果遞減。

最紅/最有效果嘅用法 = 活用「平滑交叉」+ 精通「清晰背馳」:

訊號線交叉係主要交易訊號。 結合零軸位置判斷順勢操作。

背馳係超級武器! TSI 嘅平滑性令背馳更易識別,可靠性可能更高。

利用零軸判斷大方向動能。

OB/OS (+/- 25) 只做輔助參考,例如確認交叉發生喺相對極端區域。

永遠結合價格行為、S/R 等其他分析!

TSI:你嘅動量「降噪」處理器,提供更清晰訊號

True Strength Index 透過巧妙嘅雙重 EMA 平滑,成功咁喺反應速度同訊號質量之間取得咗一個優秀嘅平衡。佢就好似一個高級嘅音頻降噪器,過濾咗好多雜音,俾你聽到更清晰嘅主旋律。優點係:

有效平滑動量,減少假訊號。

背馳訊號清晰可靠。

訊號線交叉相對可靠。

零軸交叉反應較快。

缺點:

計算相對複雜。

依然有滯後性 (但可能優於 MACD 訊號線交叉)。

參數組合雖然有標準,但微調需要理解其機制。

「TSI:市場動能的降噪處理器」

TSI係一個設計精良、非常值得學習嘅進階動量指標。如果你覺得 MACD 太慢或者 RSI/Stoch 太多噪音,TSI 可能會係你杯茶。

下一步行動:

將 TSI (用預設 25, 13, 9) 加到你嘅 H4, Daily, Weekly 圖表。

重點觀察 TSI 線同訊號線嘅交叉,留意發生時相對於零軸嘅位置。

瘋狂練習識別 TSI 嘅背馳,感受佢同 RSI/MACD 背馳嘅唔同。

留意 TSI 喺 +/- 25 區域嘅表現,但唔好過度解讀。

Backtest! 測試 TSI 訊號喺你嘅交易系統中嘅表現。

祝大家掌握 True Strength,喺市場上穩操勝券! ✨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